当前位置:首页>技术应用>正文

警惕煤电扎堆带来的负面因素

作者:湖北仪天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时间:2011-11-24 我要发布

    从目前来看,国内众多的煤电一体化模式主要分三种:电企控股、煤企控股和煤电双方参股。但由于煤价年年高企、电价长期停滞,使得煤电双方彼此进入的门槛已经完全倾斜。过去,发电项目审批严格,煤炭项目容易放行。如今情况正好颠倒,煤矿项目则因政府的高度管控和多次的国有化运动,进入门槛已经越来越高。
    央企纷纷上马火电、风电项目,煤电一体化进程加快趋势,似乎为日后电力充足供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是目前央企扎堆电力项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供需矛盾。江西、河南都是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已被定义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未来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中部地区,会直接加重该地区工业用电紧张,中部地区“电荒潮”或会成为常态,投资中部地区成为央企战略必由之路。
 随着新一轮电价上调,央企投资火电和水电的热情更加高涨,不过可能会有盲目扩大规模之嫌,因为相比经济效益,央企一直更看重规模。而当前煤电一体化项目普遍存在煤炭资源竞争激烈、开发成本逐年提高,煤电项目核准周期不同步,电网输送线路难配套、水资源缺乏等诸多困难,更重要的是,煤电利益格局的失衡和进入门槛的不对等,直接导致不同主导方下的煤电一体化项目的不同命运。
 电力企业对发展煤电一体化虽然心态积极,但项目进展困难重重,多数电企在收购煤矿后因审批手续繁杂、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矿难频发等原因长期难以开采,煤矿开发建设推进缓慢,煤电一体化项目常常陷入困境。煤电合资的煤电一体化项目则因利益之别要么股权转让频繁,要么陷入控股权之争。
 此外,煤电一体化虽然是电价机制改革前的缓兵之计,但同样有硬伤。目前最大的矛盾还是在于煤炭定价是市场化的,煤炭企业参与煤电一体化的动力并不足。这导致电力企业收购煤矿和煤炭企业困难重重。央企的这种规模扩张将挤占民营和外资企业在电力行业的市场份额,电价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也可能会因此减缓,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煤电一体化似乎是将煤价与电价的矛盾在一个集团内部得以化解,但事实是,当煤价和电价出现矛盾时,企业依然承受着巨大的亏损压力。

北极星光伏商务通微信

北极星电力商务通微博

扫一扫
关注北极星商务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微博,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北极星电力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电力网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供应商档案

湖北仪天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企业认证: 企业已认证已认证
所在地区: 湖北
主营产品:

串联谐振,变频串联谐振,试验变压器,直流电阻速测仪,继电保护装置及回路接触电阻测试仪等高压电力测试设备

收藏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