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品质成为行业“领军者” ——记市管拔尖人才、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成锁
作者: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时间:2016-11-01 09:47:40 我要发布
电度表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每家每户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装置之一,不仅担负着用电量的度量任务,更关系到用电安全。国家电网要求家用电表的抽查合格率不得低于99.7%。面对这样一个严苛的标准,只有靠过硬产品质量,才能在电力领域立足发展。
在我市高新区,就坐落着一家国家知名电气企业、国家电网的入围供应商——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块电度表,到整个电力系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科林电气都做到质量上精益求精,靠产品品质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电力装置常年运转,不能出一点小纰漏,所以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拿每家每户中的电度表来说,实际是一杆称量用电的秤。我们就要做良心秤、放心秤。”科林电气公司董事长张成锁说。正是有了他的推动,科林电气这个电力领域的“后来者”,才能靠品质成为行业领军者。
为了质量——
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成立于2000年的科林电气虽然已走过16个年头,但张成锁一直以行业“后来者”自居:“电力领域有很多几十年的企业,我们还是新军。我们这支新军要想打胜仗,那就只有靠质量。”
公司成立不久,张成锁就提出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家电网招标需要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这是必备条件。于是我们请了北京的一家公司来帮助我们。人家的老师过来讲课,我一听,真是听到心里去了。” 张成锁对授课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出于对质量的追求,张成锁决心做好这个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刚成立不久,他在人员和经费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顶着压力专门设立了一个工作团队,让高级工程师带头,专门负责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其实当时大家都在搞这个认证。但我一看这个质量管理体系,发现核心的东西不是达到整个体系的各种指标,而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理念,就是要越做越好,不断提升。那我们就抓住这个环节,把品质提上去。”张成锁说。
秉承“不断提升”的理念,科林电气把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做得一丝不苟。从北京请来帮助他们通过认证的培训公司曾感慨:我们做了这么多企业,真心感到科林电气是真的为了这个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运转下去。为了质量“不断提升”,原本为通过认证临时成立的工作团队,围绕质量管理体系一直工作多年,现在已经成为了公司重要的事业部门。
虽然通过了认证,但是张成锁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没有止境。 “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我们的抽查不合格率不能超过千分之三。我觉得依靠研发,这个指标还有提升的空间。”张成锁说,“实际上质量管理体系不单单是针对产品,还要打造‘人’。就是人要对质量有高度的重视,也就是把质量管理体系‘种到心里去’。”
引进人才——
要靠感情,不能端架子
为什么重视人才?电力行业需要的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企业。企业输出的不是单一产品,是对电力系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所以十分需要人才的支撑。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张成锁的秘诀是“靠感情”。他说:“我们领导班子7个人,每个人管几个事业部,工作都和大家在一起,任何人都不端架子。因为如果你把架子一端起来,就没人跟你沟通了,敬而远之了。这样人才就容易流失。”
事实上,科林电气对人才的投入远不止“感情投入”。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该公司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连续多年研发投入的比重超过5%,建立了200多人的研发中心,为科研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发展平台,使高新产品开发能力、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公司先后与西门子、ABB、伊顿等国际著名公司,以及中国电力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合作,在国际和国内建立广泛的技术创新联盟。截至目前,公司从事新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及技术服务的科技人员占到员工总数的50%以上。
推动转型——
瞄准光伏产品,研发水准国内领先
2008年时,科林电气每天只能生产10块到20块电度表。到了2016年,这个数量增长到了上万块。这是由于2008年企业的第一次转型。
“当时是因为生产批量化不够。电度表一块一块纯手工焊接,再人工上门安装,每天能卖十几块就非常高兴。”张成锁回忆说。2008年,科林电气实施了第一次转型,引进生产线,由纯技术输出转为实行产品批量化生产,企业产值有了大幅增长。
现在,科林电气酝酿着第二次转型。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转型将以技术为先导——研发光伏产品。张成锁说:“新能源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开始搞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充电桩。这是一个机遇,如果现在不抓住,过10年,新能源可能成了旧能源了。”
据介绍,如今,随着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增加,实时状态监控及运行维护的问题也暴露出来,这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多是自发自用,实时监控投入大、维护费用高,并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监护,制约了分布式光伏的发展。
针对现状,科林公司研发出了一套基于云数据中心及互联网技术的光伏发电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建立云数据中心,基于互联网采集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时运行数据,实时监测现场设备运行状况和实时掌握报警信息进行故障排除,根据综合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深入数据挖掘,实现智能分析及光伏发电功率预测;通过该项目建立光伏发电大数据中心,为行业数据挖掘、增值服务提供数据基础;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到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基于手机App实现发电信息随时随地监测。
“2015年我们公司光伏方面的产值是3000万元。2016年我们提出来要实现产值3亿元。这就是不断提升、跨越发展。”说起前景,张成锁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