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术应用>正文

国产600 MW机组锅炉设计的改进及其燃烧特性分析

作者:武汉国电西高电气有限公司时间:2014-03-05 我要发布

 摘 要:以台山发电厂第一期工程2×600 MW国产机组锅炉为例,阐述了该型锅炉设计的改进及其燃烧特性,对其改进设计后投产初期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该型锅炉优化燃烧的有益建议。

  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厂第一期工程首2台600 MW国产机组,是上海锅炉厂引进ABB-CE技术制造的SG-2026/17.5-M905型锅炉,它是在总结上海吴泾第二发电厂2台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控制循环燃煤汽包炉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基础上,按创优、创名牌的要求进行设计改进和制造的,其中1号机组于2003年12月9日提前顺利通过168 h满负荷试运后投产。
1锅炉设备简况
1.1主要参数
  锅炉各项主要参数见表1。锅炉顶标高73 000 mm,宽度19 558 mm,深度16 940.5 mm,深宽比为1∶1.154。

1.2燃烧器及制粉系统
  锅炉采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向燃烧,燃烧方式为“对冲同心正反切布置”,四组燃烧器的中心线近乎对冲,假想切圆直径近于0,以控制锅炉出口的左右烟温偏差。锅炉共配置6台HP-983中速磨煤机,分别接至四角燃烧器(自上而下共六层),间隔布置七层二次风喷嘴,顶部为OFA燃尽加消旋二次风。燃烧器采用摆动结构,除OFA层单独摆动外,其余喷嘴连在一起成为摆动系统。
  设计的一次风风速为24 m/s,风率为19.8%,风温为77 ℃;二次风速为54 m/s,风率为80.2%,风温为321 ℃; 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为132 ℃,二次风燃烧器阻力为1.10kPa, 过量空气系数为1.2,锅炉燃料消耗量为230.90 t/h。炉膛断面热负荷为4 679.51 kW/m2,炉膛体积热负荷为87.63 kW/m3。炉膛局部最大热负荷标高在33.36 m,最大值为1 574.4×103kJ/(h·m2), 最大平均热负荷标高在38.49 m,吸热修正后的热负荷为740.8×103kJ/(h·m2),而最上层燃烧器中心线标高为34 780 mm。
  投产前,对锅炉进行了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完成了一次风速测平、标定、二次风挡板特性试验和水平烟道风速分布测量,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最大不均匀系数为0.11。炉内无贴壁风,强、弱风区界面清晰,强风环居中,电除尘烟气流量偏差较小,总体达到了设计性能要求。

1.3锅炉燃煤特性 
  锅炉设计燃用100%神华煤(神华活鸡兔矿2号煤),低位发热量为24 280 kJ/kg,全水分(质量分数)为14.2%,空气干燥基水分(质量分数)为8.64%,收到基灰分(质量分数)为6.48%,干燥无灰基挥发分(质量分数)为32.93%。哈氏可磨系数为61。煤灰开始变形温度为1 120 ℃,开始软化温度为1 200 ℃,开始熔化温度为1 230 ℃。煤中CaO的质量分数为26.97%,Fe2O3的质量分数为14.89%。为便于分析,计算出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的一些比较参数,

 通过对表2各项特性指标的分析可知,神华煤煤种具有以下特性:属高发热量、中高挥发性、低灰分、低硫分、中高水分煤。煤种的结渣性、沾污性较强,传热特性较差。煤种的着火、燃烧稳定性及燃尽特性较好,但煤种易自燃,爆炸特性较强,煤种的磨损性较轻。

 

2锅炉改进设计及其特点分析
为提高锅炉的可靠性和可用率,在总结上海吴泾第二发电厂2台600 MW已投产机组的基础上,对台山电厂的首2台600 MW机组锅炉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改进,具体可归纳成以下几方面:
a) 根据设计煤种,在同类型机组设计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并根据煤质和灰分分析资料,确定了适当的炉膛几何尺寸、容积,特别是炉膛容积热负荷、炉膛有效投影辐射受热面热负荷、炉膛断面热负荷、燃烧器区炉壁面积热负荷、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后屏底烟气温度等,以防止炉膛结渣,并保证着火稳定和燃尽。
b) 为防止热负荷局部集中和防结焦,炉膛断面结构尺寸选择较大。最上层燃烧器中心至分隔屏底的距离达到20 130 mm,使受热管屏底部的热负荷有所降低,并控制炉膛出口烟温在1 032 ℃以下(第一期后3台机组改进设计中,炉膛出口温度控制在1 000 ℃以下),这对防止管壁超温和降低排烟温度有利。锅炉厂设计方认为此距离已足够大,如采用过大的屏底高度和过低的炉膛出口烟温会导致汽温偏低、汽温特性变差。
c) 合理选用优质管材,特别在设计末级过热器、末级再热器等受热面时,选择了足够的安全裕度,防止超温爆管和高温氧化,并在高温区域增加了T91耐热钢材料的使用比例,部分管材使用TP347H不锈钢。
d) 汽水系统中采用多次混合和改进结构,减小了热偏差,在壁温计算时,考虑各种热偏差因素。采用合适的炉膛宽深比,燃烧器大切角布置,改善射流出口两侧补气条件,防止气流贴壁,形成良好的空气动力场,使出口温度场较均匀,保证炉膛出口两侧的烟温差不超过50 ℃
e) 炉膛断面积选择合适,保证上层燃烧器至屏底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烟气在炉膛出口前有足够的行程来减弱旋流强度。在炉膛出口设置分隔屏及后屏,减弱烟气的残余旋转动量,减小炉膛出口的左右烟气偏差和汽温偏差,使煤粉颗粒在炉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f) 采取一次风对冲、二次风同心正反切的燃烧方式。通过模化试验,确定燃烧器上部的OFA层、顶部AB层喷嘴分别反切25°和20°,下部DE层起转二次风正切15°。合理配置正反切风的动量矩比,以减弱炉内气流的残余旋转强度, 有效地控制转向室两侧的烟温偏差和避免结渣。 
g) 配置性能良好的燃烧器二次风门执行机构和风门挡板,实现每一层二次风和周界风四角均匀,保证炉内具有良好的速度场,使旋转动量均匀。 
h) 根据上海吴泾第二发电厂机组锅炉燃烧情况,同时考虑神华煤易燃、易结焦特性,对受热面管屏布置和吹灰布置等做了进一步的调整。

31号锅炉投产初期燃烧工况分析
2003年12月2日,1号锅炉开始整机满负荷试运行,顺利通过了168 h试运行,并连续稳定运行至今。到目前为止,均燃用100%神华煤,6台磨煤机均为同一煤种。根据负荷、主蒸汽、再热蒸汽参数和炉膛参数等自动控制调整煤量和风量,单磨出力、通风量变化、煤粉细度(R75)等经调整、测试均达到设计要求。从投产初期的情况看,锅炉主要参数能达到正常的设计指标,机组在168 h满负荷试运期间,机组平均负荷为604.418 MW,负荷率为100.736%,热工电气仪表、保护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投入率100%。分析近期运行工况,在完全不投减温水的情况下,锅炉左右两侧的主蒸汽温度偏差和再热蒸汽温度偏差不大于15 ℃;在投入减温水后,锅炉左右两侧汽温的温差能控制到0~3 ℃之内,一次汽温、二次汽温偏差可控制在0~2 ℃之内,这些说明锅炉设计的改进是取得成效的。但是,目前该锅炉也存在几个问题:主汽温度偏低(在分隔屏入口汽温达到设计温度395 ℃时,后屏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经常达不到设计的出口汽温515 ℃,导致主蒸汽温度偏低,波动范围为525~540 ℃,全面吹灰时可降至520 ℃左右,甚至更低);尾部排烟温度高于设计值(与上海吴泾发电厂机组投产期相近);分隔屏处有较明显的结焦;再热器需投入的减温水量较大等不利情况。具体表现如下。
3.1炉内结焦情况 
透过锅炉不同标高各层的看火孔, 对炉内结焦情况进行观察。在52 m层观察到炉前分隔屏式过热器 (6大屏)粘有两层焦渣(最内圈绕底管处挂焦较大),2~5屏的结焦比1屏、6屏多,结焦程度属于中等并趋于严重。在46 m和42 m层,可隐约看到水冷壁和壁式再热器管表面有一层薄灰;因火焰亮度高,在36 m层看不清水冷壁的情况; 32 m层、29层和26 m层分别是A-B煤层、C-D煤层和E-F煤层,可观察到投煤层的着火情况,着火稳定,无发现结焦。在A-B层2号角看火孔门有焦块,但比较疏松,很容易除掉。后屏过热器的管与管间隙上可见有夹焦;底部斜坡水冷壁前后坡无堆焦,从投运至今,此处尚未发生过堵焦。炉膛折焰角上也未见有堆焦,经停炉检查后,发现有局部积灰严重的现象。
3.2炉内燃烧情况 
炉内火焰亮度较高,特别是在燃烧器上部至屏底区域,炉内火焰呈亮黄色。分隔屏观焦孔能见度较好,其它地方由于火焰太亮不易看清管壁,但在四角喷燃器处可看清喷嘴燃烧情况。
3.3捞渣机的运行
捞渣机落渣细小、均匀而疏松,未发现有熔融的焦块和大焦。捞渣机载荷和水封槽温度正常。磨煤机一次风量、一次风压、磨碗差压、磨煤机入口温度、出口温度正常,煤量能自动调节,但石子煤斗在初期较易堵塞,煤块可达100 mm×100 mm,每隔3~4 h需清理一次。
3.4吹灰情况 
实际运行中,锅炉水冷壁短吹,水平烟道和后烟井长吹,基本保持每天3次全面吹灰,空气预热器吹灰3~6次,吹灰对降低排烟温度有较明显的效果,吹灰时,汽温和空气预热器入口烟温有所下降。每次吹灰前,空气预热器入口烟温最高点在415~423 ℃,最低点在380~386 ℃;吹灰后,空气预热器入口烟温最高点约408~413 ℃,最低点约370~375 ℃。
3.5二次风配风方式
0FA层的配风为100%, 投煤层的周界风为100%,最低层的二次风为100%,未投煤层周界风为20%,辅助风层起转二次风为100%,其余二次风和油枪层为50%,此配风为调试移交下来的方式。
3.6各煤层的分配
运行中煤的分配:A~F层均为45 t/h左右。各煤层负荷基本相同。
3.7锅炉参数
锅炉的主蒸汽、再热蒸汽压力温度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再热器事故喷水用量较大,检查时,A侧为29 t/h,B侧为42 t/h。运行人员反映该喷水量在进行吹灰后,喷水量大幅度减小,但在4~5 h后又大幅度提升。锅炉给水温度保持在279 ℃左右,比额定工况的设定值高出8 ℃。
磨煤机出口温度保持在69 ℃以下(从防止神华煤的爆燃角度考虑),比设计值低8 ℃;热一次风热二次风温基本上符合设计要求。而锅炉的排烟温度A侧外侧的均值为134 ℃,内侧为157 ℃;B侧外侧为132 ℃, 内侧为155 ℃,内侧温度大大高于132 ℃的设计值。查同期的空气预热器入口温度,A侧外侧397 ℃,内侧为424 ℃;B侧外侧为387 ℃、内侧为401℃。因此,可以看出,锅炉尾部出口排烟温度偏高,同空气预热器内侧入口烟温严重偏高有关(设计值为370 ℃),估计同炉膛上部结焦较大、炉内积灰沾污严重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受热面吸热计算偏差较大、吸热面积设计不足等综合原因造成,而空气预热器内外侧温差则与空气预热器转向导致的蓄热变化有关。
3.8燃煤情况的检查
从2003年12月21~24日入炉煤质的检验报告可看出,煤质各项成分基本与设计煤种接近,但煤的灰分和结渣性尚无检验报告。
3.9炉温测量
2003年12月24日9~10时(机组带600 MW负荷稳燃时段),用型号为CYCLPS152的红外线高温光学测量仪在46 m和52 m平台的看火孔测量炉内温度,测量数据见图1、图2。该炉在带600 MW负荷时温度分布基本正常,但分隔屏(52 m层)处的炉温平均值达到1 147 ℃,虽未达到设计煤种的软化温度和实测软化温度,但瞬时值的炉温可超过煤种的软化温度,且炉后左侧屏式过热器下弯头(靠折焰角处)温度为1 087 ℃,此温度偏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炉内温度分布均匀,屏式过热器温度的平均值也低于煤灰的熔化温度,但瞬间最高值还是能高于灰的熔化温度,所以屏式过热器容易出现结焦现象。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1号锅炉投产初期燃烧情况的检查,可以认为锅炉运行的状态总体是正常的,达到了大部分预想的设计改进要求,但是,存在锅炉结焦严重和排烟温度偏高的问题,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利用。虽然通过频繁吹灰能有效控制锅炉结焦的发展并调节烟温,可对锅炉长期的运行是不利的。锅炉的主汽温、再热汽温的控制、锅炉的配风还需进一步处理。因此,目前的工作重点是要消除结焦,降低炉膛出口温度,并通过优化燃烧调整试验,使锅炉性能更理想。考虑到燃用煤种的特性,具有高发热量、高挥发分,煤种易自燃、易结渣特点,应继续做好煤质分析、灰渣成分分析、飞灰分析、炉内温度场测试分析、配风分析、锅炉吹灰变化的分析等工作,为将来有可能进行的煤种配烧试验做好准备。根据目前机组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a) 主蒸汽温度偏低、空气预热器入口风温度偏高,这可能与炉膛上部结焦、受热面吸热不足和后烟井堵灰等因素有关,使再热器事故减温水经常大量投入。为此,应及时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确定最佳的燃烧方式,尽量使炉膛出口温度降低到1 032 ℃以下,具体办法是首先控制结焦,然后找出造成排烟温度高的其它主要因素。
b) 调整制粉系统,及时对运行磨的煤粉细度及配风进行测量分析,检查煤粉颗粒细度是否满足要求。该型磨一般按煤粉细度R75的值来考核其性能,从提高燃烧性能的角度考虑,应按煤粉细度R200的值来考核,尽量提高煤粉的细度,保证磨煤机出口一次风的煤粉浓度均匀。
c) 确定锅炉运行的最佳氧量。适当提高氧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结焦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磨煤机出口一次风温3~5 ℃。
d) 坚持吹灰,保持受热面清洁,以调节出口烟温,但全面吹灰的次数应尽量减少,应通过试验找出不同部位吹灰对烟温的影响。炉膛上部分隔屏及后屏未布置有吹灰器,可以考虑在机组检修中增加,将是一个有利的调节手段。目前3号、4号、9号、10号长吹灰器最靠近分隔屏,必要时,可增加这4条吹灰器进行吹灰工作。
e) 可考虑将未投煤层的起转风关小,顶层磨尽量不投入,将上两层燃烧器负荷降低些,下三层增加负荷,形成正宝塔方式,使燃烧中心降低,以减轻分隔屏处的结焦和降低排烟温度。
f) 应对空气预热器烟温测点、磨煤机风量测点等仪表及显示值进行定期校核,确保测量的精度。需把在就地显示的工质温度点引入DCS,如后屏出口工质点、低温过热器出口测点,校对各级受热面的工质温度和烟气温度,确认是哪一级受热面的问题。  g) 控制入炉煤的煤质(即使是同一煤种也有差异),尽量选择软化温度大于1 200 ℃的煤。
h) 对于新投产的机组,运行调节经验尚未完全成熟,应积极做好1、2号机组工况的对比分析工作,研究其变化规律,为新投产机组服务。

 

北极星光伏商务通微信

北极星电力商务通微博

扫一扫
关注北极星商务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微博,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北极星电力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电力网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供应商档案

武汉国电西高电气有限公司
企业认证: 企业已认证已认证
所在地区: 湖北
主营产品:

直流高压发生器,试验变压器,工频耐压试验装置,氧化锌避雷器测试仪,高压开关综合测试仪,精密数字高压表,干式试验变压器,高压组合电器试验设备,冲击电流发生器,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六油杯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系统,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电力变压器线圈加热装置,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阻抗法)测试仪,全自动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智能电缆带电识别仪,数字音频寻线器,多倍频感应耐压试验装置,PT特性测试仪,高低压开关柜通电试验台,高压设备故障激光定位仪,智能绝缘电阻测试仪,双钳接地电阻测试仪,可调高压数字兆欧表,电能质量测试仪,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测试仪,火电一次调频与机组同期仿真测试仪,便携式氢气湿度测量仪,语言验电器,接地棒_令克棒_放电棒_操作杆,异频介损自动测试仪等。

收藏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