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光电力ERP——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作者: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时间:2010-12-07 我要发布
一、概述
电力企业组织机构复杂,内部单位地域分散。同时,电力市场化的深入进行使电力企业把战略中心从安全生产逐步转移到利润最大化上。如何适应这种战略转变,协调部门、子公司之间的资源分配,实现集团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是电力企业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机制,它可以协调企业的各种资源,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企业实际的资源整合能力结合起来,实现发展目标。它是解决该难题的有效方法。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电力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产品的资深供应商之一,远光公司密切关注电力行业的发展动态,通过深入分析电力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管理需求,结合电力企业的业务特点和战略发展要求,推出了《远光电力ERP——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基于远光公司提出的“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集成远光电力ERP各个子系统,突出预算管理的“计划性”、“全面性”与“控制性”,根据电力企业资产和资金密集的特点,围绕预算指标体系,提供多种预算编制方法,通过多级责任中心对预算指标的上报下达、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反馈分析、业绩考核与策略分析,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指导下的扁平化组织间的资源优化配置。
二、电力企业预算管理面临挑战
1、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
如图一所示,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经过财务计划、目标利润和预算管理雏形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处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阶段。
图一: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
2、电力企业预算管理面临挑战
1)预算管理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预算体系,内容涉及企业业务流程的全过程,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专业决策预算。目前,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容集中在财务费用预算和资本性收支预算上,缺乏销售预算、外购电力预算和营销费用预算等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的内容。
2)预算管理的整合能力需要提高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资源整合和绩效考核方面。如营销费用预算要通过电力销售业务和财务业务的集成来实现。集成的过程不仅仅是相关信息的交互,更主要的是关键业务环节的优化,如通过统一账号管理减少资金流转环节,降低财务费用,减少信息不对称。而对资源的整合和绩效考核的支撑作用是目前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弱点。
3)预算编制起点与预算管理系统中心需要明确
正确确立预算编制的起点是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基础,确立预算管理系统的中心是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预算编制起点和预算管理系统中心需要根据企业的市场环境、规模、所处的发展阶段、战略目标来确立。
电力企业资产和资金密集,随着电力市场化的进行,电力企业的市场环境在不断发展变化,企业阶段发展目标的侧重点不同,所以,预算编制起点和预算管理系统的中心要跟随这些需求的变化,突出电力企业的经营特征。
4)预算编制流程需要规范
预算编制流程一方面要适应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考虑成本与效率,在满足企业管理需求的前提下具有最优管理成本的预算编制流程是企业预算编制的目标。
电力企业采用集团型的垂直管理模式,预算编制流程既要体现“集中控制”,又要体现“效率优先”。电力企业集团有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对下级层层上报来的预算指标进行审批,这体现了“集中控制”,但同时带来集团面临过长的预算编制周期的问题,即没有实现良好的管理效率。
5)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需要完善
预算指标体系细化到企业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做到资源的事前分配;跟踪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执行偏差方面的问题;考核预算执行结果,奖惩引导,明确责任,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目前电力企业预算考核的不完善带来了“预算松弛”与“搭便车”现象。
三、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解决策略
1、解决策略的背景:转型时期的电力企业
目前,电力企业处在市场化转型时期:外部环境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战略目标从“安全生产”转向“销售利润”,组织机构从“垂直型”转向“扁平型”,信息化建设从“围绕功能实现”转向“围绕决策支持”。解决策略要充分适应这些多变因素。
2、解决策略的核心: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1)模式概述
通过分析电力企业所处的内外发展环境和面临的挑战,远光公司提出了适合国内电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如图二所示,它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集成了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的业务系统,由集团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为预算指标的审批与下达机构、各级责任中心为预算指标的参与制订和最终执行机构,同时通过财务部完成预算核查、通过预算考核委员会完成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并提出预算考核意见与调整方案,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执行奖惩和调整下一周期的预算指标数。
图二: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2)模式特征参见图三:
图三: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特征描述
A)以销售预算为预算编制的起点
这符合市场化下的电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要求。“销售预算”具体到发电企业是指“上网电量销售预测”,具体到电网企业是指“终端电力用户的电量销售预测”,它们都是各自类型企业的最关键的限制因素。以销售预算为预算指标体系编制的起点,可以为企业营销战略的实施提供管理支持。
B)以损益预算为预算编制的中心
损益预算包括销售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财务费用预算和投资收益预算等,实质是利润预算。
市场化下,企业的目标是确保各利益相关方获得优势利润。把利润预算作为预算指标体系的中心,可以使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企业各级责任中心的利益和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联系起来,通过效用偏好性的引导,发挥各方的能动性,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C)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集成不同的业务预算
预算管理通过协调各业务预算,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各业务预算的协同可以通过财务业务为中心的信息交互来完成:下级责任中心制定预算指标、上级责任中心汇总预算指标、集团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预算指标,然后逐层下达预算指标。通过财务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天然集成性实现动态信息交互,既发挥了下级单位的能动性,又避免了预算松弛问题。
D)多种预算编制方法
除了传统的固定预算、增量预算方法外,还提供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定额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选用不同的预算方法。如,电网企业外购电量的预算可以采用弹性预算方法;物料采购可以以定额预算为基础,降低工作量,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
E)与绩效集成的预算考核制度
在细化到多级责任中心的预算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与个人绩效挂钩的预算考核制度。以责任主体为预算考核主体,以预算目标为核心,通过比较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的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评价责任主体的工作业绩,按照奖惩制度将其与预算各责任人的利益挂钩。由此,保护业绩优秀者的积极性,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四、远光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1、方案概述
《远光电力ERP——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是远光公司借助信息技术对其所提出的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实现。由于该解决方案的内核是适合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所以它能引导电力企业规范预算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全面整合企业的各项资源。如图四所示:
图四:解决方案的业务体系架构
解决方案的业务体系架构突出了远光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符合电力企业管理集成化与精细化的要求:
1)解决方案的核心: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它是远光公司通过分析电力企业的业务特征、管理需求、战略目标、企业规模、发展现状后提出的,它使解决方案具有服务电力企业的“量身定做”性。
2)解决方案的实现:围绕一个体系,突出一个起点、两个中心,实现三层分析。
A)一个体系:预算指标体系。通过预算指标体系的编制、审核与评价过程,把电力企业不同的业务预算流程统一化、规范化与实时控制化起来,实现资源的事前分配与事中的动态调整,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B)一个起点:与营销系统集成,确定预算编制的起点。这是电力企业加强销售管理,提高利润水平的基础。
C)两级中心:以利润预算为预算编制中心,以财务管理为系统集成中心。这充分发挥了财务与其他业务一体化的特征,符合电力企业资产与资金密集的特点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管理需求。
D)三层分析:包括差异分析、数据透视分析和绩效考核分析。后一种分析是前一种分析的深化与目的;前一种分析是后一种分析的基础。由此强化了预算管理中的预算考核的功能,发挥预算管理对责任中心的引导、激励和培养的作用。
2、方案的特征
从图五可以看出,解决方案的主要特征是“提起来成串、放下去成片”:
1)提起来成串:预算指标体系的编制与审核贯穿电力企业的各级责任中心,把企业的战略目标逐级串行分配到各级责任主体,引导与激励各级责任主体实现各自的计划;
2)放下去成片:可以把不同的业务管理系统集成起来,规范业务流程,实现以预算点管理带动企业各类业务的片管理。
图五:解决方案具有“提起来成串、放下去成片”的特征
3)先进性
A)管理理念先进
解决方案的业务设计的基础是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是远光公司通过深入分析电力企业的发展环境、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借鉴国外预算管理发展的历程提出的,是先进的预算管理思想与国内电力企业实际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产物。
B)体系架构先进
技术体系架构基于J2EE平台,根据业务驱动的软件设计思想,采用组件化技术和分布式体系结构,支持负载均衡和服务器群集应用和异构数据库环境,支持MS SQL、ORACLE、DB2等主流数据库,充分满足预算管理对共享数据的要求。
4)集成性
可以与远光电力ERP的不同的子系统高度集成,如工程管理、资产管理、现金管理、物料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往来管理、购电费管理等,由此可以从各子系统获取预算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提高系统的横向集成度与数据的利用效率,加快预算编制和调整的流程。
5)灵活性
A)适应组织机构的灵活性
允许用户设置多级预算责任中心,如供电局或班组,甚至个人。这样保证系统可以延伸到扁平化组织机构的任意级别,同时还能适应组织机构的不断调整变化。
B)适应预算编制的灵活性
允许灵活设置预算指标体系、预算编制方案、预算审批流程,由此确保系统对具体的目标、指标、业务流程的柔性。
C)适应预算调整的灵活性
允许根据历史预算执行情况动态增加或调整预算指标体系,确保预算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和可优化性。
6)多元性
A)预算管理的内容多元
包括营销费用预算、营运性收支预算、现金流量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等涉及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多种预算内容,体现预算管理的全面性。
B)预算编制方法多元
包括增量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定额预算、滚动预算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特别是定额预算,用户只需输入设备数量和折旧等相关的系数,就可计算出该设备发生的该项费用,有效降低电力企业资产预算管理成本。
7)高效性
以销售预算为起点、利润预算为中心编制业务预算指标体系,通过财务管理集成其他的业务系统的信息流,避免了“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核算数据与“实物发生制”下的预算管理数据的冗余,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8)分析性
A)多数据源分析
允许用户提取任意时间周期、任意业务的预算数据和实际执行数据进行分析。
B)多维度分析
提供多维度预算指标分配方案,如业务类型、账户等,聚合相应的数据,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如不同维度的上钻、下钻等方面的分析。
C)多角度展示分析结果
能通过用户的实时取数,方便快捷地自动生成各种预算分析报表;通过与 Word、PowerPoint等的集成,可在数据并不齐备的情况下随时产生预算报告模版,自动生成预算分析报告。
五、特色功能浏览
1、定额预算管理功能
1)功能简介
定额预算是一种行业性很强的预算方法,它要求企业为每一类物品的每一种可能发生的费用制定标准(即定额)。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不必考虑设备的具体发生费用,只需输入设备数量和折旧等相关的系数,就可计算出设备发生的费用。
图六为某超高压公司的材料费用预算,经过“送电线路”到“500kv线路”、再到“塔杆防腐”、最后到“底漆、扁铲、毛刷、手套”,完成材料费用计算过程。一项材料费用由预算定额得到,预算定额是由具体的某几项原始定额得到,这样层层细化,最终保证对材料费用预算的准确性。
?
图六:定额预算管理实例
2)应用价值
集团公司统一维护一套定额库,各下级单位根据统一的定额标准编制本单位的预算,再上报审批,最终发布控制。提高了集团的控制力和业务流程的规范性。
2、预算方案管理功能
1)功能简介
通过预算方案管理功能,可以完成预算项目到预算表的归集、预算表到预算方案的归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形成特定用途的预算方案。
2)应用价值
方便用户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案,并把编制数据分方案保存。
3、预算稽核与分配功能
1)功能简介
预算编制完成后,可通过解决方案的预算稽核功能校验各预算表之间的运算关系、勾稽关系是否满足要求,保证预算编制数据的正确性。然后可以通过预先设置好的自动分配方案,借助方案内置的预算数据分配模型,实现多维度的分配方式。
2)应用价值
通过预算稽核确保预算指标数据的正确性;通过预算分配确保预算指标数最终发布到相应的业务项目上。这样可以实现对责任中心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
4、预算分析与考核功能
1)功能简介
帮助用户完成不同预算周期实际执行数据的差异分析、透视分析,分析结果通过图形、报表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
2)应用价值
通过差异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通过透视分析追踪业务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偏差发生的原因,为预算调整提供依据,强化对责任中心的绩效考核。
六、方案的价值
1、符合电力企业管理的需求
围绕电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进行,以销售预算为起点、以损益预算为中心,符合市场竞争机制下资产资金密集的电力企业追求销售利润的管理要求。
2、明确各级机构的责任
预算管理的关键是要把预算指标落实到各级责任主体。解决方案所提供的灵活的责任中心设置和预算指标分配方案可以确保预算指标落实到班组或责任人,做到责任明确,考核清晰。
3、系统集成降低预算管理成本
以“预算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法”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财务对其他业务的反映与稽核的功能,把财务管理与其他的业务集成起来,形成符合预算管理的数据源,自动生成预算分析报告,减少了预算管理的取数、审核、分析与评价各环节的数据抽取与转换的过程,提高了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度,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成本。
4、定额预算降低资产类预算管理的成本
提供多种设备定额费用标准,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不必考虑该设备的具体发生费用,只需确定定额预算公式的个别系数就可以得出预算结果。这能极大地降低电力企业设备等资产预算管理的成本。
5、强化预算分析与考核
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分析,能够发现预算执行偏差现象,及时发出预警;通过具体预算指标的透视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偏差发生的原因;根据用户取数,能够自动生成预算分析报告。由此,解决方案通过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为责任主体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发挥预算管理对企业激励机制的支撑作用。